為什麼你應該傾盡全力進入一個好環境?
環境的重要性,也許遠遠高過你的想像。
人們常常高估個人特質、態度所造成的影響,而低估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力。
人們常常高估個人特質、態度所造成的影響,而低估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力。
我們常以為,只要自己改變態度、轉換心情,就能在一個不如意的環境中安然度過,但事實未必如此。
最常見的情況,是當一個人處在一個「令人憂鬱的環境」時,認為自己只要「不要想太多」、「忍耐一下就過了」…就可以全身而退,實際上環境正全然影響我們的身心靈,長期之下開始便開始會導致身心上的疾病、勞累,甚至進入所謂的「亞健康」狀態。
這些環境也許是工作場合、家庭環境、社會型態…等,多半由相當複雜的關係所構成,很難以個人的力量做出改變,而人們往往認為自己光靠忍耐就「人定勝天」,長此下去,反而可能因為重複的挫敗感讓自己更加受困。
所以當我們反覆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時,不要懷疑,你所處的環境正扎扎實實的掌控著你!
當你想擺脫憂鬱的情緒,有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脫離原有環境。
常見的幾個關於環境迷思如下:
1. 人往往過於低估環境對自己的影響。換言之,也高估了自己的忍耐力。
2. 有意識的決策很消耗能量,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選擇是無意識的。好的環境有助於大腦跳脫「自動駕駛模式」並做出較好決策。
3. 人往往會下意識地選擇阻力最小的路線,也就是大家都在走的那條路。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進入高競爭力水準的環境中。
4. 當你低潮時,壞的環境會將你往下拉,而你會「習得無助」、被動忍耐;好的環境則會撐住你,給你主動出擊的力量。
5. 環境就是人與人相處的文化,所以你幾乎不可能單靠個人之力改變它。(人越多的環境愈是如此)
6. 一個人會同時收到多重環境的影響,但工作和住所是最主要的兩個。請重視這兩個環境對你的影響。
7. 要待在哪個環境,是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之一。
8. 好消息是,你永遠有機會選擇;壞消息是,人往往覺得自己沒得選擇。
連建致力於美好環境的實踐
連建自詡生活美學的實踐者,我們無法改善多數的環境,也無法改善人與人之間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建構出對人們更加美好的物理建築環境,它也許是美麗而和諧的外觀,也許是舒適而宜人的室內裝修。
我們十數年來為此努力、研究,因為我們知道,真正讓人「更加美好」的環境,並非華麗炫目的色彩,而是建築與自然的共融程度、是室內空間與住戶的相契合度。
有了和諧的環境營造,自然心靈平靜。有了適合家人所使用的室內環境,自然生活起來就自在快樂、主婦媽媽們更是使用的開開心心、愛不釋手。
物理的環境問題解決了,自然也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達到和樂融融的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