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為什麼會越來越高?
公設比是住戶購買大樓時最重要得比較項目,而近年的公設比數字較以往來的高,主要來自部分法規的修正。
公設比是公共設施在土地法中的「共同使用部分」,表示一定建築物當中非所有權人單獨使用,而是共同使用的範圍。
早期的大樓建築常常只有樓梯間,常被併入在主建物內一起登記,所以當時許多人會認為那是「零公設」,但實際上真正的室內面積與登記權狀面積是有落差的。
80年以後修正,華廈、大樓數量增加,地下室的需求產生,從地下室開始納入計算公設坪數,當時的公設比約落在10~22%左右,比較高的建築物則會落在20~28%。那為什麼現在看到的公設比通常都會落在30%以上呢?
其實這主要牽涉到兩大修法重點:
消防法規修正,增加安全設施規範
自92年的蘆洲大火後,消防法規重新修法規範8樓以上強制要有兩個安全梯間。而為了考量到殘障人士的逃脫方式,也訂定了逃生樓梯間的寬度、梯深以及每層樓的梯廳尺寸,逃生梯的數量、面積增加也提升了公設比的需求坪數。
光是兩個樓梯、電梯、梯廳面積,就佔了為數眾多的公設比,再加上建築需要的機房、水箱配置,以及地下室相關設施等等,讓現在的大樓公設比很難低於30%。如果有些大樓再增加公眾活動設施如:KTV、健身房、閱讀室…等等,那公設比可謂相當可觀。
新制度讓虛坪減少
2018年新實施的建物測量規定,把地下室的登記從以往的牆壁外緣計算,改成從牆壁中心計算,另外雨遮也無法登記,所以在2018年申請建照的建築虛坪都會減少。
消費者在選擇大樓建案的時候,可以依據此修法標準來衡量建案公設比、設施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若有問題也能夠詢問接待人員,讓自己更清楚瞭解該建案的公設比是否合理,是否值得購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