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建築的需求是否只有居住的價值而已呢?從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我們發現人們滿足了生存需求後,會開始產生情感需求及美感滿足的特質,也許這就是自古來人類持續演化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我們要在乎建築的美感?
早期洞穴中會有溫暖的火焰維持生命,現代則有暖黃色的燈光、美觀兼具的功能壁爐爐火提供舒適的生活感受。許多理論及經驗證明了,人們除了生命安全需求外,也追求美感所帶來的情緒滿足。
我們會發現,只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建築,對現代社會是不夠的。
人們對於空間與情境的偏好
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庇護所,更需要「歸屬感」給我們的慰藉,像是「家」的感覺,從地點的依附,在擴展到鄰近地方甚至更大的區域、國家所產生的依附感、認同感,都是人類原始的本能反應。
我們藉由美的事物、被認同與歸屬感之中舒展壓力、緩解身裡與心理的創傷與疲憊。不論都市如何科技化,人們終究對於自然環境有著宿命般的依戀,不論科技如何發展,我們永遠要與自然相輔相成。
「美」讓人類更快樂的互動
所以當達到基本的安全感、依賴感,舒適感要求時,我們會進一步追求空間的功能、美感,甚至意義。
事實上,這些會讓我們感動和情緒愉快的中心特質也是深深的根源自深沈的心理狀態。許多相關空間知覺的研究已證實,一個好的空間會讓人心情愉悅,也大大提高人們彼此互動的意願。
而建築的美學除了包括:形式上的美學、象徵性的美學等,也有共同的原則例如簡單而豐富等。這些空間知覺的研究間接的證實人們對空間抽象的經驗亦有其客觀的標準,此也對於建築設計產生長遠的影響。